自然禀赋与政区类型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传统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多集中于社会经济指标,对"先天赋予"的自然禀赋与"后天叠加"的行政"身份特征"研究较少.在探究自然禀赋因素的同时,引入市辖区、省会、城市群以及各个交互项的行政身份虚拟变量,使用2015年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县域经济,利用空间自相关展现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并通过回归分析揭示自然禀赋与政区类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县域经济统计指标表明的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现象.②城乡差距仍是中国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其中省会地区的城乡差距更为明显.③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内部差异较小,西部地区省会-非省会差异与城乡差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省会区域与非省会区域的差距要大于城乡差距.④三种政区类型中,市辖区类型对经济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省会类型次之,城市群最弱.⑤通过交互项分析,城市群对中国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明显,尤其在东部地区,不仅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中西部地区作用较弱.⑥自然禀赋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坡度大于15°面积比例过大以及平均海拔过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⑦通过对自然禀赋和政区类型交互项的分析,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可以缩小由地形地貌所造成的县域经济差距.
空间自相关;夜间灯光;自然禀赋;政区类型;县域经济;城乡差距;城市群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
2021-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2508-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