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犯罪出行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春市南关区扒窃为例
犯罪出行是犯罪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犯罪防控、侦破等警务实践中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受制于研究数据的限制,中国犯罪出行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论文研究了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的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并指出:①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平均距离为5.74 km,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效应,空间模式为就近掠夺,在距离犯罪者居住地2 km处出现犯罪缓冲区.②南关区扒窃犯罪高发区与犯罪群体主要聚居地在空间上呈现重叠,该区域犯罪以就近掠夺的空间模式为主.③回归模型验证了犯罪者人口属性中性别、户籍地、是否就业和具有前科劣迹、涉案金额、犯罪地点所属类型对于出行距离的显著影响,其中户籍地变量为理解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犯罪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犯罪地理学、犯罪者行为、犯罪出行、出行模式、长春市
40
TU984.191;TP3;D924.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21-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88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