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35/j.cnki.dlhyxb.2022-237
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转录组表达特征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的响应调控机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高温组(17℃)和对照组(11℃)随胁迫时间(1、6、12、24、48 h)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体质量为1.73 g±0.23 g)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转录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7℃高温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于胁迫12 h后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萎缩变形及空泡化现象,且在胁迫48 h时肝脏细胞损伤最为严重,甚至出现细胞溶解现象;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44 Gbp有效数据,平均GC含量为49.45%,Q30碱基分布为93.48%~96.06%;筛选到差异基因(DEGs)数共9144个,且DEGs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24 h时差异基因数量最多,有7148个,其中3653个上调,3495个下调;进一步将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显示,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催化和结合等功能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糖酵解/糖异生、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果糖与甘露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核糖体及PPAR信号等通路上显著富集;随机选择6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研究表明,在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在12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损伤,通过转录组表达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应激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上.
黑龙江茴鱼、高温胁迫、肝脏、转录组、组织病理
38
S964(水产养殖技术)
农业农村部农业财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2023-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60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