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环境与青少年步行通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极限梯度提升模型的研究
步行不仅是一种原始、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公共健康、改善交通拥堵和减轻污染排放等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城市居民步行比例持续下降,体力活动水平日益降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力活动的缺乏将导致肥胖等慢性非传染病,为其将来发展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如何通过对建成环境进行干预,提高青少年步行通学比例,从而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既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部分已有研究以西方城市为案例,很少研究关注中国城市;第二,绝大部分既有研究基于线性或广义线性的假设考察建成环境对步行通学的影响,很少研究关注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鉴于此,论文以厦门岛为案例,基于极限梯度提升模型,考察青少年家和学校建成环境对其步行通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通学距离是影响青少年步行通学最重要的因素,其相对贡献接近4成(39.99%);②建成环境(以5Ds模型表征)作用显著,家、校建成环境相对贡献合计达36.28%,超过社会经济属性(23.73%),离市中心的距离和道路交叉口密度等变量具有重要作用;③全部建成环境变量和主要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均与青少年步行上学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研究为城市决策者关于提高青少年步行通学倾向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建成环境;步行通学;非线性;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厦门岛
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儿童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科研项目
2022-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5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