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的生态脆弱区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动及驱动力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例
粮食问题是关系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城市化加速、人口增长和生态保护急需加强的背景下,人均粮食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力研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行政区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元,县域人均粮食变化的机制对于生态脆弱区发展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7个县为研究单位,借助ESDA和GWR模型,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均粮食区域差异的空间异质性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1年,研究区县域人均粮食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区域人均粮食变化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单位面积产量对人均粮食变化的影响最大,耕地面积变动是第二大影响因素,都呈正相关.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平原向山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因此,应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当前人均粮食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障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生态保护.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在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地理单元的特性,才能保证脆弱的生态环境能持续发展.
人均粮食、空间格局、驱动力、南水北调
34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099
2014-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