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的中心地体系的空间分析
以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为基础,以最短通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作为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以基于GIS平台开发的可达性计算模块为技术支撑,从空间可达性、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服务范围几个方面对均质背景和交通背景下的中心地体系进彳空间分析,探讨中心地体系的空间演化及空间重构,以期对中心地体系的过程模拟和空间表达进行初步探索性的尝试.结果表明:均质背景下,次一级中心地产生于上一级中心地可达时间最长的地方;基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的可达性在同等级的中心地间出现了差异,相同等级的中心地越是靠近高等级中心地,其加权平均出行时间越短,由于中心地相对区位的不同,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出现了差异增长,其结果会形成连续的中心地等级.伴随着交通网络的演进,中心地空间结构进入由“点-轴-网”构成的全面有组织的均衡发展阶段.
中心地体系、空间分析、可达性、GIS
33
K901.8(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7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D170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4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