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曲流河河型转换前后砂体差异性研究
不同河流相砂体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河型的转换主控了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及纵向叠置关系,进而决定了不同河流相类型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基于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岩心、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借助定量岩心沉积构造、定量地震地貌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东二段4,3,2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1砂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2)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平均河道深度分别为17~52,20~59,19~52 m,平均河道宽度分别为1 589~11 602,2 154~14 597,1 862~11 923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1 000~7 000 m;1砂组曲流河平均河道深度为11~30m,平均河道宽度为665~4 221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700~3 000 m.3)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砂体垂向以接触叠置式、下切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侧切接触式、对接接触式为主;1砂组曲流河砂体垂向以分隔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为主.明确砂体几何形态及时空切叠方式,为东辛地区东二段河流相砂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实际支撑.
辫状河、曲流河、定量沉积构造、砂体接触关系、东二段、东营凹陷
31
TE121;P618.13(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02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6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