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上海的童年意象
烟纸店
要是你用上海话讲出“烟纸店”,联想马车(它常常有一个“阿会弄错”的挥鞭人)就很可能一路赶往“胭脂店”.小男孩带着误解的惯性跳下车,思绪一时间仍旧在跑马,还以为他去的甚至是“燕子店”.不过等在木柜台后面的,并不是面带桃花的姐姐,檐下梁上,也见不到哪怕半只鸟笼子.小马路旁的明暗之间,是一个整洁得显出了苍白的阿婆在售货,她会递给你两分钱一盒的自来火,要么一分钱一捆的牛筋宽紧带,假使你手上刚好有一角钱,就可以买到一支竹杆圆珠笔……这情形属于老早的上海了.相对那时候,现在买什么都得花重金!或许就因为重金之“重”,眼下,那些老城区弄堂口的、僻远小区里破墙新开的、郊区公路边随便搭建起来的小店子,就再没有了烟纸之轻,于是也不再有这么个名称了.
2016-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