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001-5717.2004.02.013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引用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 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C、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 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 m(约2.5~0.8 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 m(约0.8~0 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 m以上,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

青藏高原、错鄂湖、Rb/Sr Zr/Rb δ13C TOC、环境演化

78

S15;P5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8040810

2006-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34-2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学报

0001-5717

11-1951/P

78

2004,78(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