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96/j.issn.1000-3274.2021.01.011
华南地区时变重力场建模实验和异常分析
陆面时变重力测量是监测地壳内部密度变化和物质运移的重要手段.为确定华南时变重力观测网络的场源监测能力和重力场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球面六面体单元构建重力场模型,开展重力场建模实验,对比不同建模方法与噪声条件下的局部重力场恢复效果,并对2015-2017年来5期实测流动重力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建模效果和抗噪声干扰能力较好.华南重力测网在地表等效可观测信号约士30×10-8 m/s2的条件下,场源空间分辨能力约为55 km;实际重建的2015至2017年重力场累积变化基本趋势较一致,重力负异常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表现为持续增强和积累,且在局部出现正负波动的周期性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对评价陆地重力数据质量,指导地震重力观测网络系统改造升级,客观地开展重力场变化解释、分析强震孕育和物质变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时变重力场、位场模型、检测板实验、最小二乘配置、华南地区
41
P315.7(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面上项目;地震联合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青年项目
2021-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