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17.05.017
"诗意"的拓展与"诗艺"的转型——以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中的"雪"为中心
作为一种自然景象,"雪"以其独特的形态与生成情境成为文学抒写的重要对象,"雪"有效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成为文学作品借以寄托情思、抒发情感的重要物象.作为一个经典意象,"雪"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尤为诗歌中积淀甚久,在附着了相对固定的象征、隐喻意涵的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定型化的抒写模式.在中国现代诗歌中,"雪"或作为审美化的自然景物被寄予某种人生价值(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或作为主体活动的背景来渲染某种社会氛围(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张曙光、王家新、欧阳江河、桑克、西渡、沈苇等诗人的文本中,"雪"出现的频率极高,且呈现了新异的美学风貌,这种现象值得深入思考.因为"当某一个意象在中国诗人的作品中多次复现的时候,它便生成为一个象征性意象,从而具有一种群体的属性,反映着某种普遍的情绪、心理和取向"."雪"因此构成他们诗歌的重要艺术母题,得到隐喻层面的意义延展.
2017-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