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2233.2020.01.002
一种新的音乐哲学观
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欢和他原来的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学团队,从2007年开始,立足于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历史和现状,多年来致力于"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实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双重乐感"(bi-musicality)这一术语最初是美国音乐家曼特尔·胡德(Mantle Hood)20世纪60年代提出,旨在作为试图理解非西方音乐的一种"操作手段".但长时期并没有引起国际民族音乐学界的足够重视和认可.20世纪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以后,在西方所谓"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 国际社会"维护文化多样性"呼声和行动日益强劲的背景下,张欢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双重(多重)乐感的理论言说、 并不断探索和丰富了其学术内涵,把这一理论引入和提升到更为宽广的音乐哲学乃至文化哲学视域,从而远远超越了当初作为"操作手段"而提出这一理念的曼特尔·胡德的学术思想,而形成了能够促进中国和世界、 东方和西方音乐文化实现相互理解和融通的中国音乐学者自己的理论雏形,体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哲学观.
双重乐感、音乐文化、哲学观
J605(音乐理论)
2020-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