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绘制……一幅批评地理的地图"——论《所罗门之歌》的场域依恋与美国身份构建
归属感是构成人类心理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驱动力,其基本形式是依恋,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特定个人、群体、场域或时代.《所罗门之歌》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三种不同的场域情感,指涉的是人物归属感的强弱程度.派拉特随身带着地理书,始终像导航员一样给自己和他人提供寻路指导和道德规训,体现的是恋地情结.吉他受困于幽闭空间,主张暴力的场域创制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厌地形象,代表的是归属感缺失.奶娃由一味排斥人地互动转化为有意识的场域建构,场域情感最终由漠然转为依恋,成功找回在南方的黑人家族之根.莫里森通过人物与地理不同类型的情感互动,旨在揭示:摒弃厌地情感并形成场域依恋,是黑人构建美国身份的唯一出路.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场域感、依恋、恋地、厌地、身份
43
H030;H315;I712.074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23-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