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61/j.issn.1000-9841.2019.03.0460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引用
本文将碳排放纳入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为实现大豆低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碳排放量和密度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结果 表明:2016年中国大豆碳排放量较2006年降低11.70%,年均负增长1.24%,而碳排放密度较2006年增长14.02%,年均增长1.32%,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省份比较,黑龙江和内蒙古碳排放量最多,吉林和山西碳排放密度最大.2006-2016年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2%,其中技术效率年均提升0.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66%,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前沿技术进步拉动,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地区分布看,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最慢,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存在差异.中国大豆主产区缺少“环境技术创新者”.根据结果本研究提出提高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大豆、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38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CARS-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098,711730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2662016PY072;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52206-008034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60-46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大豆科学

1000-9841

23-1227/S

38

2019,3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