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1/j.issn.1000-9841.2016.02.0320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卵菌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是一种大豆生产上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大豆对疫霉菌的抗性表现有2种,一种是由单位点显性基因Rps控制的完全抗性,对大豆疫霉菌小种具有特异性,另一种为多基因控制的部分抗性,由数量性状位点控制,对所有大豆疫霉菌小种具有广谱抗性.迄今已定位、鉴定了26个单位点Rps基因,分别分布在第2(1个)、3(12个)、10(1个)、13(4个)、16(2个)、17(1个)、18(4个)及19(1个)条染色体上.其中,Rps1k提供了最稳定的PRR抗性.尽管在Rps2等位点区域检测到了抗病基因簇,但至今仅从Rps1k位点分离出了功能基因Rps1k-1和Rps1k-2,二者均为CC-NBS-LRR类型基因,且在细胞内可重组形成Rps1k-3.单位点基因的PRR抗性一般能维持8~15年左右,QTL控制的PRR抗性则较稳定、持久.有待不断发现新的PRR抗性资源和鉴定新的抗性基因,以及阐明大豆抗PRR的遗传与分子机制以长期、有效地防治大豆PRR.本文主要针对大豆的PRR抗性研究,尤其是近年在多个新Rps基因的鉴定、相关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小RNA及蛋白质组学上的研究,以及影响大豆PRR抗性的基因功能鉴定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大豆、Phytophthora sojae、疫霉根腐病、抗病性、抗性位点基因
35
S565.1(经济作物)
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计划;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14QN19.
2016-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