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脉相通”的价值坚守——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的思想倾向与文化诉求
民族电影,是以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内蒙古民族电影,即反映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电影.回眸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内蒙古民族电影创造了历史上太多的“第一”:拍摄于1949年的《内蒙人民的胜利》是新中国第一部民族题材故事片,1958年创建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制片厂1959年的《草原晨曲》是民族地区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珠兰其其柯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女厂长,广布道尔基是第一位蒙古族电影导演,敖德斯尔是第一位用蒙汉双语写作的编剧,恩和森是第一位蒙古族电影演员……如果说“第一”只是开端,那么,70年来,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内蒙古民族电影从不媚俗、不庸俗、不低俗,一以贯之地“与国脉相通”,讴歌英雄主义,彰显文化自觉,实在难能可贵.
国脉、价值、内蒙古、民族电影、思想倾向、电影制片厂、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蒙古族、故事片、新中国、英雄主义、文化自觉、民族题材、市场竞争、蒙汉双语、电影演员、电影发展、电影导演、写作
F27;R76
2018-0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