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奥陶系-志留系交界地层研究兼论宜昌上升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鄂西南奥陶系-志留系交界地层研究兼论宜昌上升

引用
对鄂西南四县(五峰、鹤峰、宜都和长阳)8条奥陶系-志留系交界剖面的野外调查发现,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普遍存在沉积间断,这是宜昌上升的直接证据.这一间断多发生在P.pacificus带与C.cyphus带之间,缺失至少4个笔石带(N.extraordinarius,N.persculptus,A.ascensus和P.acuminatus),个别剖面甚至还缺失了奥陶系凯迪阶上部的2~3个笔石带(P.pacificus,D.complexus和部分D.complanatus),缺失量最大的在五峰小河村,从D.complanatus带上部到D.convolutus带共缺失10个半笔石带.两系间的接触关系类型有3种:A型——五峰组与龙马溪组呈假整合接触,B型——临湘组与龙马溪组呈假整合接触,C型——奥陶系-志留系交界处发育古风化壳.根据研究,宜昌上升的起始时间在P.pacificus带上部(五峰组上部,大致在446 Ma前后);结束时间各地并不一致,最早结束于C.vesiculosus带(宜都潘家湾)(~442 Ma),多数地区结束于C.cyphus带(~441 Ma),最晚在D.convolutus带(五峰小河村)(~439 Ma),也是目前上扬子区宜昌上升已知的最晚结束时间;推测该次运动延续的时间大约4~7 Ma.依据古风化壳中高岭石矿物和五峰组地层残留物,认为:宜昌上升导致研究区曾经上升为陆地(即露出海面的岛屿),接受风化剥蚀.从区域构造演变来看,“华夏古陆”不断向西及西北扩展,进而产生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动力,这种水平动力是导致宜昌上升的主控因素,基于不同地区所受动力强弱、古地理和地势等因素不尽相同,宜昌上升在所涉及地区的表现各异.

生物地层、沉积间断、宜昌上升、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鄂西南

37

P534.42;P534.43(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国家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12CB821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41221001,41290260,41172013;中国地质调查局12100122332项目资助,IGCP 591早、中古生代重大事件项目成果之一

2013-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64-2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层学杂志

0253-4959

32-1187/P

37

2013,3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