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59.2002.04.013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引用
层序地层的主控因素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气候、物源供给等方面,在不同性质的盆地内它们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在前陆盆地中以构造沉降控制为主.上扬子区在加里东运动过程中形成前陆盆地,主要经历了三次挤压、挠曲沉降至松驰、抬升过程.一是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临湘期,二是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三是早志留世石牛栏期至中志留世.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由于前陆隆起露出水面,使物源供给方向和性质改变,造成隆后盆地沉积环境由开放变为半闭塞,由碳酸盐岩转变为碎屑岩沉积.以此重大的转换为界,将上扬子区的中奥陶统至中志留统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奥陶系-志留系界线放在第二个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之顶,也就是观音桥组的顶,此结果与岩石地层清理成果相一致.以海平面相对变化和沉积物的转变进一步划分成4个三级层序,又根据三级层序的体系域的演化相应地划分出岩性组.因此将临湘组与宝塔组归并成宝塔组,体现了海水逐渐变浅、向上加积的过程,且它们间为一渐变过渡,在碳酸盐浅滩和盆地边缘之处,两者划分不开,为了便于填图与对比,将其划归在一起.由于观音桥组分布不稳定,五峰组与龙马溪组下部岩性相似,为了油气的评价和填图的可操作性,将五峰组、观音桥组、龙马溪组下部归并成龙马溪组,将龙马溪组上部单独分出,命名为新滩组.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层序地层

26

P534.4(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200011300007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5-3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层学杂志

0253-4959

32-1187/P

26

2002,2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