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红树林群落结构与植被碳分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9369.2018.11.008

不同红树林群落结构与植被碳分布

引用
调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骨壤(林型1)、桐花树(林型2)、秋茄+桐花树(林型3)、无瓣海桑(林型4)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研究不同红树林群落结构、多样性、植被碳分布差异及其相关性,计算不同红树林植被层碳储量,为红树林群落结构研究、多样性保护、碳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通过one 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等统计分析发现,乔木林(无瓣海桑)、乔灌混交林(秋茄+桐花树)、灌木林(白骨壤和桐花树)3种不同林分群落差异显著;4种林型中主要优势种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指标偏低.植被不同部位生物量指标在不同林型中均差异显著,排序为林型4>林型3>林型1>林型2;植被碳密度排序为林型3>林型2>林型1>林型4;该保护区4种林型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5.71×104 t(林型1)、4.20×104 t(林型2)、1.34×104 t(林型3)、2.91×103 t(林型4);4种林型植被生物量指标与群落结构因子相关性较强,主要受胸径、树高、断面积影响.乔灌搭配的混交模式可高效利用生长空间,增加植被层碳密度、碳储量,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另外无瓣海桑为外来引种材料,但林分密度稀疏导致其碳密度、碳储量较低,且单一人工种植品种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

红树林、群落结构、碳密度、碳储量、生物量

49

S718.5(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80075;岭南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L1205

2019-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8-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005-9369

23-1391/S

49

2018,49(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