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5382.2018.07.012
山西历山山地草甸群落及种群格局
依据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双项轨迹方差法(TTLQV),对山西历山山地草甸群落及其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样带4外,其他样带的群落与建群种的格局均表现出明显的大格局(600 cm);5条样带群落格局的变化与其建群种的格局变化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群种的格局变化对群落的格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以及功能的变化会导致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的分布格局不同.如东方草莓在样带2中主要呈现"单峰"的中格局,在样带3中表现为大、中尺度的"双峰"格局,而在样带4中表现为大、中和小尺度的"三峰"格局.(3)物种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形成的格局也会有所不同;等穗薹草在样带5中表现为大格局,而在样带4中的格局多样,大(540 cm)、中(430 cm)和小(110 cm)格局均有所体现.(4)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为活动逐渐减少,车前在群落中出现的频率与盖度明显减少;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车前的格局分布依次表现为:大尺度的"聚集分布"、中小尺度的"聚集分布"、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大中尺度的"随机分布"以及中小尺度的"随机分布".车前的这种格局变化一方面与环境适应性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为活动的干扰有关.(5)DCA和TTLQV相结合,合理、客观地揭示历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及种群的格局特征.因此,群落和种群的分布格局不仅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还受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环境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山地草甸、草甸群落、种群格局、山西历山
46
Q948.15(植物学)
2018-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