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4237.2021.05.013
2017-2019年苏州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调查苏州市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及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降低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市急救中心接报并现场处置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受伤解剖部位及其他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抢救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总计54 510例,年龄0.5~97岁,平均45.5岁,男女比1.22∶1;其中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28 516例,占全部交通伤患者52.3%;19~60岁青中年为调查总人数72.8%,且19~60岁交通伤患者主要交通方式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患者受伤部位为头面部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且脊柱骨盆损伤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受伤部位数量显著多于其他交通伤患者(P<0.001);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修正创伤评分(RT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其他交通工具,且其重伤及现场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酒后交通伤中,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伤患者,占全部酒后交通伤人群53.3%.结论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现已成为道路交通伤害主要类型,其中头面部受伤比例高、受伤部位数量多、年龄分布广及酒后交通伤占比大.
道路交通伤、电动自行车、损伤严重程度、创伤评分、流行病学、苏州
23
R641(创伤外科学)
2021-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7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