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4237.2020.10.002
骨质疏松与恶性肿瘤转移致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与恶性肿瘤转移后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多发压缩性骨折患者236例,纳入经骨密度仪器检测(T值≤-2.5)、X线片等影像学证实为椎体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骨折且具有完整CT、MRI影像资料的患者25例,以及经PET-CT、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并引起压缩性骨折且具有完整CT、MRI影像资料患者15例.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组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43~86岁,平均67.1岁.恶性肿瘤转移椎体致压缩性骨折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4~73岁,平均56.3岁.重点观察两组受累椎体为连续性或跳跃性、椎体受累范围及附件有无受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形状(楔形变、双凹形、扁平形)及椎体后缘情况、椎体信号特点(椎体终板下、椎体中央带、椎体后部)、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情况.结果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时,CT通常为多个连续椎体受累且基本不伴有椎体附件受累,以前柱1/3楔形变常见;MRI多呈椎体终板下或椎体中央带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椎间盘通常压缩改变,椎体后角通常无异常.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引起压缩性骨折时,CT通常显示多个跳跃性椎体受累且伴有椎体附件受累明显,骨折线偶可见,椎体以前中柱2/3楔形变并伴有后缘局部膨隆改变;MRI多呈椎体中央带或附件区T1 WI、T2 WI混杂信号骨质破坏并伴有椎体后缘局部膨隆,椎间盘通常无受累.结论 骨质疏松及恶性肿瘤椎体转移后所致压缩性骨折在MRI、CT表现各具特异性,区别二者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极大帮助.
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恶性肿瘤转移、影像学
22
R687.3;R580(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81702153
2020-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2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