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02.01.014
基因疗法防治PTCA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冠心病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冠脉支架术虽然可以防止血管急慢性缩窄性重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RS的问题远未获得解决.近年基因疗法防治RS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NO(Nitric oxide)、C型利钠多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等分泌型蛋白质,以多种生物学效应作用于RS形成的多个环节(包括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同时以旁效应机制放大其生物效应,对基因转移效率要求相对较低.故其编码基因或合成酶编码基因正逐渐取代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某单一环节的蛋白质基因,而成为新的热门侯选基因.其次,近年构建的新一代腺病毒基因载体、腺病毒相关载体、病毒脂质体等比目前广泛应用的腺病毒载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为基因治疗进入临床创造了条件,但其安全性及高效性尚有待实践证实.此外,ionophoretic球囊以电流增加基因通过细胞膜的能力,infiltrator球囊成形导管可直接将基因注射至血管中膜及外膜,均有助于提高基因转移效率.今后,随着RS机制研究深入,将可能筛选出更适当的靶基因,并能解决好载体的安全性及基因转移效率的问题,相信基因疗法预防RS进入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将成为可能.
基因疗法、防治、转移效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平滑肌细胞增殖、冠心病介入治疗、growth factor、临床、蛋白质、安全性、血管再狭窄、生物学效应、冠脉支架术、血管重构、远期疗效、应用、血管中膜
31
TQ4;TN3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