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8102.2020.01.010
环境规制的“灰边”效应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经济空间结构框架,在理论层面演绎了城市间环境规制强度级差对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策略的影响,并基于2005-2012年京津冀地区微观企业具体的选址设厂地理信息,以北京市行政区划边界为断点对污染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演绎表明,在环境规制离心力和成本节约、市场需求潜力向心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污染企业最终将聚集在环境规制强度级差边界选址设厂,从而形成环中心城市的污染“灰边”.通过对6000余家污染企业共计18000余个有效观测值的回归研究发现,环北京市行政区划边界50公里范围内为污染物高排放带,改变估计参数、更换代理变量、删除特殊样本等一系列检验均证明了“灰边”效应稳健存在.北京市东部地区“灰边”效应的表现最为明显,非国有性质污染企业的高度聚集是形成环北京市污染物高排放带的主要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之后的一段时间,“灰边”效应曾随着外围城市污染企业关停力度的加大暂时消失,但2010年之后环北京市的污染“灰边”再度出现.本文将环境规制因素纳入区位选择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心-外围”城市间联防联控进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证依据.
“灰边”效应、“中心-外围”城市、环境规制强度级差
41
F205(国民经济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国内生产及贸易对多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理及协同减排路径研究”718041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应对视角下我国环境税费改革效应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18BJY221;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节能环保产业多重制度逻辑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视角”TJGL18-009
2020-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