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38/j.cnki.jfe.2020.04.007
"长江三角洲"概念的演化与泛化——基于近代以来区域经济格局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中国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过程伴随着其概念的泛化,"长江三角洲"从最初的自然地理学概念被逐渐赋予了经济区的含义;而且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增强,概念所指示的空间范围也随之扩大.那么,上述过程是如何变化的?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又是什么呢?文章试图从经济、交通、贸易、要素流动、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研究表明:首先,近代的交通发展、贸易拉动、要素集聚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形成的经济机制;其次,近代地理学知识的传播与学术的发展塑造了自然地理学概念的长江三角洲;最后,区域政策的演进及其与学术的互动促使长江三角洲概念被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继而成为区域政策的载体,并随着规划范围的扩大而出现概念明显泛化的趋势.总之,长江三角洲概念的引入、传播、演化与泛化的过程既是学术推进的过程,也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在概念泛化的背后蕴含了实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战略需要满足或协调的四组关系,即经济机制上的集聚与扩散、地理格局上的中心与外围、资源配置上的政府与市场、区域协作上的竞争与合作.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概念史、市场与政府
46
F752.8(各国对外贸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2020-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9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