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9221.2016.04.007
时间·物质·记忆——清代寿苏会之文化图景
纪念苏轼(1037-1101)生日的雅聚“寿苏会”大约倡始于清代的宋荦(1634-1713).宋荦购得宋椠《苏东坡诗施顾注》残本,命邵长蘅(1637-1704)、顾嗣立(1669-1722)等人校补,名为《施注苏诗》.康熙三十九年(1700),校补完竣,正值农历12月19日苏轼生日,宋荦于苏州率众人拜祭,陈设苏轼生前喜爱的食物为供品,张挂苏轼画像,与会者写作诗文唱和,奠定了后世寿苏会的大致形式和规模.乾隆年间翁方纲辗转购得宋荦旧藏本宋椠《苏东坡诗施顾注》,遂在农历12月19日苏轼生日当天于京师举行寿苏会,此后终其一生至少主持了二十余次寿苏会,堪称独冠.比翁方纲稍晚,毕沅在西安也与僚属举行过几次寿苏会,并将与会者的诗文集结成书.此后,寿苏会成为岁暮消寒雅集的重要名目.有别于一般年节的诗酒聚会,寿苏会有明确的对象与目的,既是苏轼研究史之一环,也显示时代文风.寿苏会俨然清代中叶以降文艺创作和文物赏鉴的重要集体场域,呈现“绵延时间”、“展示物质”、“承传记忆”的文化图景.
寿苏会、苏东坡、生日、文化图景、文人、清代
I20;K9
2017-0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