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0
鲕粒成因研究进展
鲕粒不仅是古环境的重要指示标志,由其构成的鲕粒石灰岩通常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但自鲕粒被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其无机成因还是有机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分别系统归纳了典型鲕粒的物理化学成因及微生物成因、鲕粒的圈层结构类型及成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的鲕粒成因模式,解释了常见鲕粒的形成过程.对鲕粒研究综述和实例分析认为,鲕粒新圈层的形成是微生物介导的,鲕粒圈层形态是受沉积水体能量控制的,光合微生物及硫酸盐还原细菌等建设性微生物群落均促进了鲕粒圈层的沉淀;鲕粒的圈层结构主要为径向生长的放射状、随机分布的杂乱状和切线状,在地质历史时期观察到的其他鲕粒结构均是受活跃的破坏性钻孔生物及不同程度成岩作用改造的结果;鲕粒最原始的结构是径向生长的放射状,是在低能静水环境中由非晶质钙碳酸盐(ACC)矿化形成的,随机分布结构及切线状结构是被水动力剪切改造形成的结构,鲕粒中明显的暗色同心薄层是鲕粒生长过程中间歇性出现的微生物群落建设性或破坏性定殖后生物矿化的产物,受水动力影响这三种结构既可以单独发育,也可以组合出现,构成了鲕粒形态的多样性;核心供给速率大小、沉积水体碳酸钙饱和度高低、沉积水体能量强弱及建设性微生物群落活跃程度共同控制了鲕粒粒径大小.
鲕粒、圈层结构、形成过程、鲕粒粒径
41
P512.2(动力地质学)
2023-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5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