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边缘海—浅海相识别与油气储层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6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边缘海—浅海相识别与油气储层

引用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有无海相沉积久争不决.痕迹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识别出那里存在海退与海进层序.海退层序在开31井3 553.30 m和3 552.70 m处分别见到压扁层理、双泥披(double clay drapes).3 551.70 m处,出现丘状交错层理(表现为洼槽状向上弯曲平行纹理和凸起状向上弯曲平行纹理),显示前滨和临滨环境.3 551.50 m处,代表后滨环境的植物根迹出现,完成一个海退层序.另一个海退层序出现在新胡4井,从见到海相痕迹化石Diplocraterion、Palaeophycos、Terebellina开始(2 969.10 m;2 966.40 m)到出现植物根迹(2 931.93 m)结束.以上两个海退层序反映东濮凹陷沙四段沉积期,海水影响所及,仅限于边缘海的前滨和临滨深度范围.与海退层序不同,海进层序显示海水显著加深.文72-104井指示三角洲边缘海湾环境的痕迹化石Teichichnus(3 146 m),过渡带痕迹Rhizocoralliun(3 109.28 m)至滨外生物痕迹Zoophycos(3 050.10 m),记录到一次具有滨外环境的海进过程.开34井3 424 m至3 260m依次出现透镜层理、植物根迹、透镜层理、羽状交错层理,解释为前滨环境.3 267~3 260 m由压扁层理(3 267.00 m)双向前积层理(3 266.81 m)为标志的前滨环境到具有Thalassinoides(3 266.25 m)、Macaronichnos痕迹化石所指示的临滨环境,再到生物扰动达70%并具颗石藻所代表的滨外浅海环境,结束一次海进过程.海进层序被固底底质控制痕迹相所指示的沉积不连续界面所限定,有利于不整合圈闭的形成.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痕迹学、海进层序、油气储层

33

TE121.3+4(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水出入的痕迹学标志及河口湾识别”41172094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64-37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沉积学报

1000-0550

62-1038/P

33

2015,3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