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混积相和混积层序地层学特征
依据实测剖面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将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确定为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Ⅱ型混积层序,其Ⅰ型混积类型的形成机理包括间断式和原地式两种混积形式,以风暴流所致的间断式混积为主.相关的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和碳酸盐混积陆棚三种混积相类型,以及①滨岸潮缘残积物+混积潮坪、②混积陆棚泥+远源风暴流、③混积陆棚泥+近源砂质风暴流、④混积陆棚泥+近源混积风暴流和生物滩与点礁四种混积微相类型的沉积组合.其Ⅱ型混积层序可划分出SMST、TST、EHST、和LHST四个沉积体系域,各体系域由不同的混积类型、混积序列和混积强度的准层序叠置而成,以SMST和LHST的原地式混积作用最强,TST的间断式混积作用最弱,而EHST具有交替的间断式与原地式叠加混积作用.
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碳酸盐混积陆棚、混积层序
28
P539.2(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