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及减排对策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70/cjlyzyyhj202309017

稻渔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及减排对策分析

引用
稻渔共作是中国稻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该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碳足迹评价有助于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研究基于田间试验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价了水稻单作、稻鳅共作和稻鲶共作3种稻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A)、单位产值碳足迹(CFV)、单位利润碳足迹(CFP)和单位营养密度碳足迹(CFNDU),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的CFA、CFV、CFP和CFNDU分别为11 923 kg CO2-eq·hm-2、0.10 kg CO2-eq·¥-1、0.14 kg CO2-eq·¥-1 和 1.37 kg CO2-eq·NDU-1,比水稻单作降低了 17.5%、82.1%、79.1%和77.7%;稻鲶共作的CFA,CFV、CFP和CFNDU分别为12 110 kg CO2-eq·hm-2、0.16kgCO2-eq·¥-1、0.22 kg CO2-eq·¥-1 和 2.48 kg CO2-eq·NDU-1,比水稻单作降低了16.2%、71.4%、67.2%和59.7%.综合来看,稻鳅共作以最低的碳排放为人们提供了最高的营养密度并创造了最高的经济效益,最值得推广.敏感性分析表明CH4排放、灌溉耗电和水产动物饲料对碳足迹影响较大.情景分析表明,当综合使用光伏发电、水稻新品种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时,两种稻渔共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碳减排潜力可达到23.4%~24.4%.研究从碳排放的角度为中国传统稻作模式向生态稻作模式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稻鳅共作、稻鲶共作、碳足迹、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潜力、生命周期评价

32

F326.1;F326.4;X82(中国农业经济)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扬州市绿扬金凤人才计划;扬州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2023-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971-19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004-8227

42-1320/X

32

2023,32(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