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群落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为探究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而为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保护、恢复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于2021 年6 月,对该湿地泥炭藓斑块设置样方,使用标准样方法进行植被、环境调查,同时采集样品进行测量分析.运用系统聚类法进行群落的数量分类,随后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各群丛间环境因子以及大泥炭藓生长、生理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明确影响大泥炭藓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1)37 个调查样方可分为4 个群丛类型,即:Ⅰ、蕨-大泥炭藓群丛(Ass.Pteridium aquilinum-Sphagnum palustre);Ⅱ、大理薹草-大泥炭藓群丛(Ass.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Ⅲ、野灯心草+蛇床-大泥炭藓群丛(Ass.Juncus setchuensis+Cnidium monnieri-Sphagnum palustre);Ⅳ、紫萼+芒尖苔草-大泥炭藓群丛(Ass.Hosta ventricose+Lycopus cavaleriei-Sphagnum palustre).(2)从群丛Ⅰ~群丛Ⅳ,大泥炭藓的株高、头状枝数量、盖度、生物量4 项生长指标均逐渐降低.4 群丛间大泥炭藓组织TN、TP、TK、TC 含量、C/N、N/P、N/K、含水量9 项生理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组织含水量、N/K 由群丛Ⅰ-Ⅳ呈逐渐上升趋势.(3)地下水位和土壤N/K 是影响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大泥炭藓群落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长期淹水胁迫环境下,大泥炭藓组织含水量过高,抑制了大泥炭藓的光合作用,阻碍其生长.而在高N 负荷下,大泥炭藓的生长受到K的限制,导致养分吸收不平衡,生长发育受阻.临近农田地表径流引起的氮输入可能是造成土壤及泥炭藓组织N/K 在群丛Ⅳ中过高的重要因素.
泥炭藓湿地、分布格局、环境驱动机制、七姊妹山、环境因子
32
Q948.1(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2023-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6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