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源头流域典型塘库水体氮磷组分、pH、DO及水温昼夜变异特征
池塘和小水库(塘库)是洞庭湖流域分布广泛的小型水体,理解塘库氮磷水质昼夜变化规律有助于辅助制定洞庭湖流域精细的水质观测与污染防控方案.以洞庭湖农业源头流域金井小流域4种典型土地利用景观塘库为研究对象,研究塘库水体理化性质和氮磷组分昼夜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塘库周边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不仅显著影响塘库水体pH、溶氧(DO)和水温(t)的昼夜变化,而且造成了塘库氮磷组份含量及氮磷计量比差异.居民区、农田和茶园3种景观型塘库水体pH、DO及t昼夜变化明显,曲线呈现倒U型;但观测期内4种景观类型塘库氮磷组分含量昼夜变化相对不明显.居民区、农田及茶园型水体氮磷总量(TN、TP)、溶解态氮磷(TDN、TDP)和颗粒态氮磷(PN、PP)含量显著高于森林型塘库的.并且,水体不同氮磷组分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TN ∶TP、TDN ∶TDP、PN ∶PP)大小排序为:森林(TN ∶TP:67.97,TDN ∶TDP:65.12,PN ∶PP:74.13)>茶园(TN ∶ TP∶30.03,TDN ∶ TDP:15.10,PN ∶ PP:52.95)>农田和居民区(TN ∶ TP:19.40 和16.21,TDN ∶ TDP:23.31和11.91,PN ∶ PP:18.83和21.36),这表明农业土地利用/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研究区塘库水体氮磷营养状态由自然状态下受磷素限制向人为扰动下受N素限制转化.水体取样时间间隔不超12 h,更有助于理解塘库水质变化规律;加强居民区和农田景观型塘库水质管理,减少磷素污染物输入塘库,有助于洞庭湖流域塘库水体磷素污染防控.
源头流域、塘库、氮磷组分、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土地利用
32
X52(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3-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8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