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资源型城镇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黄陂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山水资源型城镇,构建其生态安全格局是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黄陂区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DEM高程图为主要数据来源,将生态敏感程度高的林地、水域及湿地作为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节点,划分生态功能区,构建并优化黄陂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 表明:(1)研究区内识别生态源地169.5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5%,呈现“两极分布、相对独立、连通性较弱”的空间分布特征;(2)提取生态廊道共132条,生态节点83个,从空间分布上看,廊道集中于北部山地和南部水域,在城镇建设用地和大面积耕地地段最难连接;(3)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不同级别的生态安全水平区,自南北向中部生态安全水平大致呈由低到高的趋势,通过优化生态网络连接,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区域生态稳定、缓解区域生态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生态安全格局、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山水资源型城镇、黄陂区
29
TU984(地下建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摇篮计划项目
202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835-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