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
科学剖析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机制,对实现农用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农用地面源污染、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用地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对1990~2017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1)1990~2017年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值为0.749,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设区市农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扁平“U”型特征,高效率地区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向“连片”分布变化,空间格局趋于非均衡化发展;(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均播种面积对农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精耕细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用地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生态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农用地、时空差异、Tobit模型、江西省
29
F301.21(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
2020-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