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8227.2008.03.029
长江中游砂山的磁组构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为了建立长江中游风成砂的磁组构识别标志,讨论磁组构参数与古气候、古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新近发现的江西九江新港砂山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和磁化率定向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结果表明:①新港风成砂剖面中砂层和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的磁组构参数值具有较大的不同,亚黏土层的磁化率(κ)在剖面中表现为峰值(均值143.27(10-6SI)),各向异性度(P)值却表现为曲线的较低值段.砂层却与亚黏土层相反,κ值为谷值(均值为21.81(10-6SI)),P值总体为高值段,但波动较大.②在新港风成砂剖面中大多数亚黏土层样品的磁面理度(F)值大于磁线理度(L),而砂层中只有部分样品的F值大于L,说明亚黏土层的磁面理发育程度较砂层的要好.③相对于河流和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而言,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化率量值椭球体的长轴的倾角较大(22°~24°),短轴的倾角较小(45°~51°).④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基质颗粒度(q)的平均值(0.668 8)比长江中游河流沉积物的q值(0.24)偏大,反映风成砂的分选较河流沉积物的要差.上述特点可作为长江中游水成和风成沉积物的磁组构识别标志.⑤在3.25~26.2 m的地层剖面中共有9层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说明在这一期间气候不仅有9次由干冷向暖湿的转变,且每次变化的强度也有所不同.
长江中游、风成砂、亚黏土层、磁组构、古气候
17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7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4CB72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151;90411005
2008-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