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四)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593/j.cnki.51-1501/r.2014.01.011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四)

引用
在《伤寒论》学习继承中,不要人为地从广义狭义角度评估《伤寒论》学术价值大小,学术著作的价值大小,关键在于有没有突破性的真知灼见,在于对学科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或实用价值.不要人为地把伤寒和其它外感病对立起来,分是非,争高下,在中医学术继承问题上,应伤寒、温病并重,只有这样,才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而在门户之见上纠缠不休,这本身就是学术修养不健全的表现,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同时,也不要人为地抹杀伤寒温病界限,临床上虽以寒温兼感,寒温错杂,寒温并用为多见,但并不等于寒温没有界限,更不等于《伤寒论》就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专书,这只能说明外感病种类的多样性,演变的复杂性.寒温合流新理念能否成立?是否抹杀了寒温病因性质的重大区别,构建寒温一统辨证体系的设想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伤寒论、广义狭义、价值评估、理论探讨

37

R222.2;R249(中医基础理论)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6-OJJP37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1-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004-0668

51-1501/R

37

2014,37(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