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治疗体会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0668.2001.01.015

痄腮治疗体会

引用
@@痄腮为儿科常见病,西医病名为“流行性腮腺炎”。因患者发病后迅速出现两侧腮腺红肿疼痛、高热等症状,故各医家在治疗上多偏重于清热、解毒、散结等治疗。但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先后治疗了60多例该病,体会到采用疏散风寒和清热散结表里同治、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缩短病程,而且疗效也优于偏重于清热散结者,现将其中病历完整的2例病案报告如下。   1 病例1   杨某,女,11岁。初诊时间:2000-01-23。   主诉:右耳下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2天。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下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不咳嗽,咽微痛,纳、眠尚可。查体:体温37.5℃;右耳下腮腺部红肿压痛,摸之灼手;咽不红肿,扁桃体(-),左侧耳下及双侧颌下淋巴结无肿大,无结节;脉浮紧,舌质红,苔白薄。   诊断:“痄腮”,辨证为风寒束表,热毒蕴结。治以疏风散寒,清热解毒散结。内服自拟方:苏叶、羌活、独活、防风、苏木、柴胡、夏枯草、银翘、黄芩、蝉衣各10 g,桔梗、蒲公英各15 g,2剂;外敷“金黄散”。   2000-01-25复诊:诉回家当晚,腮部红肿疼痛加重,体温:38℃,遂加服中药2次,次日退烧,腮部疼痛减轻。复诊时见腮部红肿疼痛已明显减轻,按之略有疼痛,不灼手,仍有轻度恶风症状,舌质淡红,苔白薄少津,此乃风寒之邪未尽,有里热伤津之征。继续服用疏风散寒,清热解毒散结之药,并佐以养阴。自拟方:苏叶、防风、羌活、柴胡、黄芩各8g,夏枯草、僵蚕、蝉衣、生地各10g,桔梗、蒲公英、玄参各15g。服用2剂后痊愈。

痄腮、疏散风寒、清热散结、表里同治

24

R276.1;R766.18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004-0668

51-1501/R

24

2001,24(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