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4.010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土壤团聚体特征与可蚀性分析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特征与土壤可蚀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防止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Le Bissonais法的3种处理,慢速湿润处理(SW)后土壤团聚体粒径主要为>2 mm的大团聚体颗粒,预湿后扰动处理(WS)和快速湿润处理(FW)后团聚体粒径分布较均匀,<0.2 mm粒径的团聚体颗粒占主要优势.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表现为SW>WS>FW,土壤可蚀性值K表现为WS> FW> SW,表明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土壤团聚体破碎的机制主要是消散和机械破坏.不同立地条件下,对于慢速湿润处理,0~10 cm土层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的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显著高于梁峁顶和阳梁峁坡,阳梁峁坡和梁峁顶的土壤可蚀性值K显著低于阴梁峁坡、阴沟坡和阳沟坡,10~20 cm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阳梁峁坡和梁峁顶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低,土壤抗蚀性差,阴梁峁坡、阴沟坡和阳沟坡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较好,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好.
草地植被、Le Bissonais法、土壤团聚体、土壤可蚀性、黄土高原区
22
S152.4;S157(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5324117122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4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人才科研专项”QN2011049
2014-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4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