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4.001
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生态位动态
为探究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的生态位动态,通过典型样方调查,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分别对封育5年、9年、14年、18年和30年天然草地的主要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类型具有明显差异,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大针茅(Stipa grand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4个种群生态位总宽度较大,且在5个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均有出现.云雾山原建群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生态位宽度也较大,但在封育30年样方中未发现其分布.不同封育年限各物种生态位宽度排序和其总宽度排序并不相同,封育5年、9年和14年的草地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长芒草、甘肃蒿(Artemisia gansuensis)和猪毛蒿(A.scoparia),封育18年和30年草地大针茅最大.随着封育年限增加,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出现波动,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随封育年限增加呈现“升降升”的动态变化,封育5~18年,长芒草生态位宽度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甘青针茅(S.przewalskyi)只在封育30年样地出现,但其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大针茅.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种群生态位宽度无线性关系,封育9年草地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大,封育14年和30年草地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呈递增趋势.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种间竞争也随之增加.
云雾山、封育草地、生态位、恢复、演替
22
Q948.154(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影响径流的空间尺度效应”412308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050202;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5-40
2014-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