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0435.2009.02.021
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以宁夏固原上黄东山封育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丛林下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设置在其周围的放牧地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采用样线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二者群落数量特征和地上生物量变化,以期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上黄东山封育后的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群落物种数较放牧地显著增加,封育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的优势地位明显加强,重要值远大于放牧地;人工灌丛林下草地与放牧地的相似性系数为0.585,表明二者的相似程度不高,人工种植的柠条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能够改善草地群落的小生境,为新物种出现提供良好的环境;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均表现为人工灌丛林下草地显著高于放牧地(P<0.05),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P<0.01);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极显著高于放牧地(P<0.01).
柠条、本氏针茅、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
17
Q145.21(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680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0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631;周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专项
2009-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