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0435.2008.05.012
刈割频次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在甘南州玛曲县典型高寒草甸区,对不同刈剖频次下草地初级生产力基本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莎草科和禾本科的物种对多次刈割的耐受性较高,而杂类草较为敏感,部分物种甚至会在高频次刈割下消失,毒害草则会在多次刈割的干扰下得到促进.在生长季内,对草地实施2~3次刈割利用,不仅不会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反而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相反,若仅于生长季后期(9月中旬)刈割1次或刈割次数超过4次,则口1对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就地上生物量而言,最佳刈割频次为2次(7月15日和9月1 5日)和3次(6月15日、7月30日和9月15日);就粗蛋白产量而言,最佳刈割频次为3次,且显著高于刈割2次的处理.采用在牧草产量峰值期]次性测产的方法核定草地载畜量,必须考虑在实际利用方式下所产生的草地超补偿效应,并以相应的差异率对牧尊产量进行校正.
高寒草甸、刈割频次、初级生产力、补偿效应
16
S812:Q146(普通畜牧学)
甘肃省退牧还草科技支撑项目GSNMT05-004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9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