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78/j.cnki.jjuese.2022008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油层储层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有利储层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利用岩矿鉴定、孔渗测试、压汞、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延长组长8油层开展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和成岩相等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微孔、筛状孔和铸模孔等;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包括粒间孔+溶蚀孔、粒间孔+充填/胶结残余微孔、溶蚀孔+充填/胶结残余微孔等3种;延长组长8油层孔隙度为5.60%~17.10%,平均为9.60%,渗透率为(0.10~7.57)×10-3μm2,平均为0.66×10-3 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每种成岩作用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储层质量与长石溶蚀、绿泥石包壳发育程度呈正相关,与塑性岩屑含量、碳酸盐胶结程度呈负相关;岩石通常为中等压实.最终基于压实程度、次生矿物和孔隙类型划分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中等压实-自生绿泥石膜+石英增生-粒间孔成岩相带属于有利储层发育区.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储层成因、成岩相
52
P618.13(矿床学)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6
202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078-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