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78/j.cnki.jjuese.201604111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处于古亚洲洋构造与古太平洋构造的叠加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基底以二叠纪地层为主,盖层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发育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床.区内矿床以多成矿元素共生、伴生为特点,按成矿作用特征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包括斑岩钼多金属、锡多金属2个亚成矿系统,矽卡岩成矿系统包括矽卡岩型铁锡、铅锌银2个亚成矿系统,热液脉状成矿系统包括银多金属、铜多金属、锡多金属3个亚成矿系统,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为稀有稀土成矿系统.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床形成于2个主要时期:晚二叠世—三叠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作用均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既包括深部岩浆带来的物质,也包括区内地层,具有多来源特点.晚二叠世—三叠纪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表明大兴安岭南段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有色金属、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叠加、中生代、大兴安岭南段
46
P618.4(矿床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 CB429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390443;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Project 2013 CB429804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ng of China41390443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0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