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3697.2024.01.017
肾胺酶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胺酶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房颤与否将 208 例患者分为房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 例;按照房颤类型将房颤组分为持续性房颤组(n =68)与阵发性房颤组(n =36).收集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静脉血,测定血浆肾胺酶、总儿茶酚胺浓度,比较两组肾胺酶及儿茶酚胺浓度的差异,分析其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肾胺酶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肾胺酶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之间及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之间总儿茶酚胺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左房内径组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胺酶浓度与儿茶酚胺浓度负相关(r =-0.167,P<0.05)、与左房内径负相关(r =-0.212,P<0.05),但肾胺酶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之间无相关性(P>0.05);总儿茶酚胺浓度与心率(r =0.176,P<0.05)、左房内径正相关(r =0.188,P<0.05),但总儿茶酚胺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胺酶是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肾胺酶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心脏重构.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肾胺酶、总儿茶酚胺、相关性
39
R541.7(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四川省南充市市校科技战略合作项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项目;四川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2024-0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