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3697.2001.01.004
绵阳市城区1474例中老年骨密度调查分析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人体骨量以骨密度量化表达,并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评价标准和诊断依据[1]。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0年7月对1474例绵阳城区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检测,旨在认识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的一些特点,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测量绵阳城区中老年人(42~78岁)共计1474例,其中男性657例,女性817例。入选标准:①在本市连续居住10年以上。②年龄40周岁以上。③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④排除测量部位明显骨畸形病例。⑤排除新近骨折病。⑥通过绵阳市涪城区总工会组织各企业、事业单位中老年人参加。
1.2 方法:采用中国测试技术院研制SPA-IV型骨密度测量仪,241镅为放射源,以γ线吸收法测量右桡骨中远1/3处骨矿含量。用窄束γ线由内向外横越桡骨扫描,扫描线上下各0.5cm范围为实际测量区,得到1.0cm长的一段桡骨骨矿含量的克数即BMC,以g/cm表达,再除以该部位桡骨横径,得到g/cm2即BMD,以g/cm和g/cm2进行骨密度表达,分别是骨线密度和骨面密度。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反映骨密度,仪器重复测量误差为1.0%。
从40周岁开始,以10周岁为一阶段进行年龄分组,并以男女性别分组,分别以g/cm和g/cm2表达骨密度变化,参考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提供正常人骨密度峰值制表1、表2。以骨密度较峰值骨密度低2SD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
绵阳市、城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调查分析、pulmonary carcinoma、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量仪、桡骨、骨矿含量、测试技术、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骨密度检测、骨密度峰值、峰值骨密度、材料和方法、组织显微、中国、诊断依据
16
R6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