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野古草野生居群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为揭示野古草野生居群的表型变异规律,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采自辽宁省的8个野古草居群的10项形态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小穗总数(42.01%)>旗叶厚度(27.94%)>旗叶长度(26.83%)>旗叶宽度(20.98%)>叶数(19.64%)>茎基粗(19.70%)>花序长(19.30%)>单枝干重(18.62%)>株高(10.19%)>花序重(8.16%)。10个形态特征可归成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44%,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性状特征,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花序长、花序干重、单枝干重、小穗总数。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8个野古草居群依据10个表型性状分为3类:株型高大,旗叶长而宽,生物量大;株高中等,茎基粗壮,旗叶长而窄,小穗数量多,生物量较大;植株矮,叶片短、窄,生物量最小。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野古草、野生居群、表型性状、变异
S5 ;S66
沈阳农业大学校青年基金20091008;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7B04资助。
2016-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