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4-5759.2003.06.00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时,由于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增加,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地从1953年的2.3hm2降低到1994年的1.1 hm2,使牧压成倍增加.与60年代相比,平均产草量降低了50%以上,而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到目前为止,约有1/3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约有1万hm2的天然草地已经荒漠化或沙化,主要分布在水边、河岸附近、滩地、坡麓和居民点周围即冬季牧场,是局部的退化;但夏季牧场牧压较小,牧草利用率较低,因而保持相对良好状态.由此可见,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但气候的干旱化给过牧对草地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叠加效应加速了草地的退化沙化.同时,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高寒草甸面积的缩小,使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该地区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
"三江源"、植被退化、国家自然保护区
12
S812.8;X171.4(普通畜牧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SW-107
2004-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