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29/j.issn.1001-0629.2018-0280
黄土高原苜蓿及后茬作物土壤水分 恢复效应及蒸散特征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L–W)、玉米(Zea mays,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黄土高原、草田轮作、水分利用效率、棵间蒸发、土壤干层恢复
36
Q945.17+2(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79、41461067、31860364
2019-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3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