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29/j.issn.1001-0629.2018-0094
不同燕麦品种耐盐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在水培条件下,以加拿大引进燕麦(A vena sativa)品种加1(Tybor naked oat)、加8(Marion oat 2002)、加9(Nova oat 2003)和白燕6号为试验材料,从盐害外观症状 、生理指标及离子吸收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燕麦对盐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各燕麦品种不同盐浓度处理间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脯氨酸含量 、Na+、K+吸收及K+/N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4个品种盐害症状逐渐明显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Na+含量增加而K+含量降低,整体K+/Na+呈现降低的趋势.加8的盐害指数最低 、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 、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脯氨酸累积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的K+/Na+,耐盐能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白燕6号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稍高于前者 、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 、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在中高盐浓度下脯氨酸积累能力强,但K+/Na+较低,耐中高盐胁迫下能力次之;加1和加9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较高 、叶绿素含量降低显著 、丙二醛积累较高,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弱,且降低较早,同时K+/Na+较低,对盐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表明,加8耐盐性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原因在于盐胁迫下有着较强的持K+能力,能够保持较高的K+/Na+,而白燕6号耐盐性强可能与其在Na+区隔化或脯氨酸渗透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
燕麦、盐胁迫、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盐害指数、隶属函数值
35
S512.603.4;Q945.78(禾谷类作物)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砂质潮土中低产田改良研究与示范"2012BAD05B0207
2019-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90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