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0629.2010.12.011
红豆草ISSR体系优化及其在航天诱变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适合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ISSR体系,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dNTP、引物浓度、Taq酶浓度、Mg2+浓度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比较、优化,建立了红豆草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运用该体系进行引物及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并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分析红豆草航天搭载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红豆草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 10×PCR buffer、50 ng模板DNA、dNTP 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5 U、引物0.4μmol/L、Mg2+ 2.0 mmol/L,总体积为25 μL.试验从53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12个引物,并依次筛选出各引物的退火温度.12个引物标记结果显示共获得多态性位点142个,多态性比率为73.6%.地面对照的多态位点比率(P)、Nei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均低于航天诱变种,太空环境能够诱导红豆草发生基因变异.航天诱变可作为红豆草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方法之一.
红豆草、ISSR标记、体系优化、引物筛选、航天诱变
27
S541+.403;Q943(饲料作物、牧草)
十一五科技支撑2008BADB3B04,2009BADA7B04,2008BAD97B07
2015-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5-72